时常有人问我对中山饮食了解有多深,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4年饮食专栏经营下来,感慨良多,对于中山饮食的了解,只能用“理想”状态中的不深不浅来概括,就像小时候的油墨试卷,不深不浅是最完美的,太浅连字迹都没法看清,太深了则是一团模糊油墨,厚重却也叫人看不清“本质”;一味痴迷美食,容易沦为酒囊饭袋之流;将饮食过分提升到学术的高度,容易忽略了饮食本身。对普罗大众来说,能品尝到心仪的美食比尝试着去了解美食背后源远流长的故事要实在得多,当然能听到某道菜背后的野史,也未尝不是一种助兴。
对于中山美食的热爱,从鄙人与日俱增的腰围便可看出。来中山前嗜辣如命,对清淡无味的粤菜完全提不起兴趣,快餐店里的例汤被我跟另一老乡戏谑为“刷锅水”,于是满大街的搜寻着川菜、湘菜馆。对于石岐饮食的了解,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接受,从生炸石岐乳鸽开始,并不是因为它蜚声港澳粤三地,打心底喜欢它的皮脆骨酥、肉嫩多汁的口感,现在石岐乳鸽更是演变出客家盐焗、潮州卤制甚至西式生煎等十多种做法,创新“煮”意让人折服、二十多元的价格让人雀跃,于是对清淡的粤菜有了十足好感。
倘若不是生活在广东,真的很难理解或认同“食在广东”这四个字,我用了四年时间深切体会、应证了这四个字的内涵,顺便把中山总结为草根阶层的美食天堂,无论是针对有钱人的星级酒楼或是高档食肆,还是针对工薪阶层、市井百姓的小饭馆、路边摊,都有值得品尝的美味。且不论堂而皇之的高档食肆,一些朴实的小饭馆甚至快餐店,都有各自的拿手、招牌菜,最厉害的当属石岐乳鸽了,夜市摊点、大酒楼的出品都是有板有眼,价格从十元每只到三四十元每只,真正的丰俭由人。像拉布粉、茶果、濑粉这样的平民小吃,酒店出品固然精致,路边小食店的味道却丝毫不马虎;在山野荒郊的火锅店,居然能吃到几块钱一只的鲍鱼;在一家连招牌漆字都模糊不清的小饭馆,十多块一打的雪影豆沙包让人停不住嘴……这些多少会让我们这些草根阶层感到庆幸,大饱口腹之欲只不过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已。